虽然春季气温有所回暖
但寒气并未完全消散
阴雨连绵空气潮湿
俗话说“寒湿从脚起”
因此对脚的养护更不能怠慢
今天就来聊聊
春季泡脚的那些事
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启发和收获
01、春季为什么要泡脚
《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
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经)止于腿足部,足三阴经(肝、脾、肾经)起于腿足部,这里是阴阳交会的地方。
古人认为,足部是“精气之根”,所以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的说法。
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
用富含草本提取物的藏寳泡脚,帮助阳气生发,温暖全身。
升阳固脱
“升阳固脱”指的是提升阳气。
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
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
它能够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运转。
阳气不足,可能会出现生理活动下降,引起身体御寒能力和免疫力不足。
在春天坚持经常泡脚,就可以补固元阳来保证身体健康。
简单养生
晋人嵇康,在其《养生论》中说得很清楚。
“春三月…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
意思是,春天里每晚睡前泡脚,可以行气血通经脉。
避免风邪和“脚气”,对身体来说是非常好的。
不过,嵇康所指的“脚气”是脚问题的笼统说法,有别于现代人脚气。
现代的脚气指的是足趾间及足底部干痒,皮肤粗糙脱屑和皲裂,甚至有的还出现小水疱,感觉异常瘙痒。
尽管古代“脚气”的概念和现代所指的问题不一样。
但在湿邪加剧、霉菌活跃的春日,多泡泡脚,不失为简单实用的养生护脚妙法。
在泡脚时加上1-2片葬宝,其中富含20余味的草本提取物。
省去熬煮的过程,不仅方便又简单操作,就算上了年纪的父母,也能轻松完成。
02、春季泡脚的好处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初春微凉,偶尔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我们的身体在一暖一冷之间,也容易产生倦意。
而且春季雨水增多,潮湿的空气遍布周围的环境。
身体容易积聚水分,总感觉重重的。
每晚睡前泡泡脚,身体就像被“加热烘干”了一样,暖暖的很舒服。
泡完一整天的疲劳和压力都不见了,身心轻松愉快,睡得香起的早,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03、春季泡脚的时间
古人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
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
大部分家人都知道泡脚有好处,但也有很多家人不知道。
在不同的时间段泡脚,对身体的帮助略有不同。
晚上9点泡脚,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
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身体健康。
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
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我们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剧烈运动,或者耗费精神的行为。
上班族也可以选择早上泡脚,因为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还未完全清醒。
早上泡脚“唤醒”身体的同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
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使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给一天的工作“加满油”。
04、春季泡脚两“不要”
饭后不宜马上泡脚
有些人喜欢在饭后马上泡脚。
其实这是不恰当的,饭后胃部的消化需要供血,泡脚则会将血液引流到身体其他部位。
所以,为了避免导致消化不良,建议家人们饭后一小时再泡脚。
泡完脚不要马上睡觉
睡前泡个脚也是大多数家人的选择。
泡完脚后,我们都会认为,身体暖了,直接盖上被子睡觉更能保暖。
此时建议对脚部、小腿做一些简单易行的按摩,让热量传到全身,这样睡觉更温暖舒适。
05、春季泡脚两个“度”
温度
有一部分人泡脚喜欢用非常热的水,但实际上水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头晕、头胀的情况。
所以,一般泡脚的温度建议控制在37-40度之间。
时间长度
我们泡脚时喜欢看书、玩手机、看看电视,精力过于集中。
结果使脚部对温度的感知变差,不知不觉地就泡过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太长时间泡脚对身体并不好,泡20-30分钟就可以了。
06、泡完记得按三穴
春天五行属木,我们身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
养生顺应天时变化,特别推荐大家泡完脚后按一按,脚上对应肝经的这三个穴位:大敦、行间和太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常按“大敦穴”清肝明目,能使我们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
春天肝火盛,可能会出现牙疼、腮帮子肿、舌尖长泡等问题,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
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疼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的方向推揉,有助于肝火的泄发。
春天,带着全家一起坚持泡脚,并遵守泡脚的注意事项。
泡完别忘了揉以上3个穴位,每晚轻松入睡,每天元气满满。
现在给身体“打好地基”,健康这座“大厦”才能又稳、又牢固!
* 注: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