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狡诈多端诈骗手段五花八门骗子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对老年人进行行骗许多老年人损失惨重极大影响了晚年生活质量以下内容仔细看提高警惕别再落入骗子的圈套
理财投资骗局
案例:七旬老人吴婆婆通过炒股微信群认识一名投资“老师”,“老师”在微信群里推荐数字货币,吴婆婆便登录了“老师”推荐的数字货币网站,最开始吴婆婆试着提现了640元,成功到账后,在短短半个月内便先后向该网站转账200多万元。后该网站以账户异常为由,让吴婆婆追加20%的本金约40万元,吴婆婆自己钱不够便向家人借钱,家人感觉吴婆婆被骗,吴婆婆遂报警,该网站已经无法运转及提现,且无法联系“老师”及客服。
预警提示: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工具发布各类投资理财信息,冒充理财“导师”拉人进入社交应用群,以高额理财收益为名骗取受害人投资款。针对投资理财类诈骗,老年人要做到不被高利率迷惑,切勿相信只赚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陷阱。不轻信网上陌生人发布的理财信息,不要加入所谓的投资群。不轻易下载陌生人推荐的、无法验证是否是合法的理财软件,更不要注资。
养生排毒骗局
案例:某养生会所以洗脚排毒为幌子,利用电解盐水化学反应后会变黑的原理,来忽悠老人洗脚时排出毒素,同时劝老人购买所谓的排毒口服液,说喝完后就能将毒素排出体外,其价格为上万元一支,三支一疗程。该养生所就一直用这种方法打着洗脚排毒的幌子,诈骗了数十位老人近百万元。
预警提醒:老年人对健康养生颇为关注,于是骗子借此诱导老年人花天价购买毫无作用的保健品或药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良机。
电话红头文件骗局
案例:78岁的张爷爷在接听了一个诈骗电话后,收到了“红头文件”称要被逮捕。须缴纳60万元保障金自证清白,于是被人忽悠将自家的房屋低价卖给了一家公司。后来,自称是“主人”的人拿着房本,到老人家里,催他赶紧搬走。据悉,老人价值210万的房子只卖了160万元,而老人一直以为是是抵押房产没想到变成了贱卖房产,并且这一切都没有对家人提及。
预警提醒: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利用老年人的法律意识较低,恐慌心理,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自证清白。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安全账户”、“核查账户”和“自证清白保障金”,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等。若收到这类电话,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或其它证照应妥善保管,不要轻易示人。
保健品骗局
案例:谢大妈在家中信箱看到一张广告卡片,称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领取多功能手拉车和老年人健步鞋。于是便打了电话咨询。对方说要现场参与活动,才能领取礼物。来到现场一群老年人正在听“某教授”的讲课,并接受了所谓的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老年人“身患疾病”,不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服用基因保健药品才能痊愈。这保健药品虽然贵,但贵有贵的道理,还能治疗肠癌,长期服用对身体大有好处。谢大妈信以为真,当场支付了100元押金,并由经理护送回家取银行卡,通过POS机刷卡支付了剩余的23900元,得到了六盒保健药品。等谢大妈在家里仔细研究这些神药,才发现问题,这药已经过了有效期。
预警提醒:很多保健品或药品诈骗的套路,都是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与老人交流健康知识,虚构药效,赠送小礼品骗取老年人信任,和老人话家长里短,建立感情基础以亲情推销;或是宣传“专家”讲座,在免费问诊的过程中不断推销营销药品或保健品。事实上所谓高价的神药,只是一些成本低廉且无任何药用的替代品,甚至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假钱换真钱骗局
案例:乡镇农村的韩奶奶上街赶集,半道上一辆白色的轿车在她身边停下,两名男子自称是老人儿子的朋友。邀请韩奶奶上车免费送到镇上,一上车,坐副驾驶的男子称要去亲戚家“吃酒”,但是没有“整钱”,送零钱有点失礼,想换一下。当时老人身上正好有钱,就答应帮忙换300元整钱。谁知,当老人拿钱出来数时,对方一把抢过去,并称老人年纪大看不清,帮忙数钱。就这样,老人的1600元,在对方手里转了一圈,全部变成了假币。最后,开车的男子以家里老人摔伤需送医院为由,把老人赶下车开车走了。老人说,这笔钱是儿子给她看病输液的钱,就这么被骗子换走了,当老人看完病给钱时,才知道,自己的钱被两个骗子给换走了。
预警提醒:不要随意相信陌生人,也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不少老年人还未懂得如何识识别钞票真伪,提到钱的事情,务必要多留一个心眼。
“荣誉”诈骗
案例:某老人收到来自“中国人民艺术研究会”的信件,称老人荣获一带一路相关文章奖项。过几日,老人又接到自称来自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老人是否收到这几封信,并告诉老人该奖项由联合国秘书长亲自颁发,但需要老人汇款1680元,方可领奖。老人得知后兴冲冲来到银行转账,银行柜员凭经验判断老人陷入诈骗陷阱,百般劝阻无效后,报警求助。民警一番耐心劝阻后,老人仍然有转账的想法,最后民警联系了老人子女,并将老人送回家中,嘱咐其家人一定要盯紧老人,防止财产受损失。
预警提示:诈骗分子通过发信息、打电话等方式,以各种获得特殊会员、各种荣誉、中奖等为幌子,让老年人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并转账汇款。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短信、电话,需要转账、汇款的,直接挂机或者删除信息。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子女、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必要时可以报警。
高薪骗局
案例:张大爷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恭喜你被选为老年协会形象大使,月薪6000”。张大爷起初不信,但经一位自称是“中国中老年协会驻当地办事处负责人”的女子游说后,便信以为真。为了领取“形象大使”的高价酬劳,张大爷将数十万陆续交了“手续费”“保险费”等,而“协会”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预警提醒:老人求职一定要擦亮眼睛,遇有高薪招聘时,要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信息,遇上交款一定要谨慎行事,还没入职就要求交费的一般都是诈骗,许多诈骗集团抓住一些老年人不服老、盼功成名就的心里进行诈骗。
“熟人”骗局
案例:江老太去菜市场买菜,碰见自称认识她女儿的朋友说自己的父亲得了不治之症,听偏方说吃“老金”就能好。(“老金”就是老年人戴了很多年的首饰会有一些氧化沉积)然后,这个人求江老太,借她的这个戒指回去刮下“老金”来就归还。江老太当时一心软就同意了。事后,江老太给女儿打了个电话,方知上当。
预警提醒:如遇到“熟人“来搭讪,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或当面核实。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尽量少在公开的场所、网络空间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社会关系,社交媒体的好友备注尽量不标注与本人的关系。
祛病消灾骗局
案例:代奶奶去卖菜的路上,遇到陌生女子前来搭讪,声称有位“大师”特别神,然后拉着代奶奶去找。“大师”不仅能算命、算健康、算财运,关键是还能祛病消灾、扭转运势。然后,“大师”掐指一算,代奶奶将会迎来大灾需要解灾,骗取了代奶奶20600元的“消灾费”。代奶奶回到家后左思右想觉得可能上当受骗,遂报了警。
预警提示:鬼神之说为迷信,拿钱消灾不可信。我们应当相信真理,相信科学。遇上陌生人搭话,一定要提高警惕,提高自防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以房养老骗局
案例:某市一个披着“养老”外衣,以“高额回报”为旗号的养老机构,对外宣称预订床位的定金不仅可以获得租住权,住宿费打折,还能享受9%的年利率回报,远超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向老人们募集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钱款,养老机构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近四千位老人损失超5亿。
预警提示:一些不法企业以“以房养老”为名,以可实现“以房养老”“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名义进行宣传,通过为投资人包办房产抵押借款等形式吸储,“养老投资”变成“坑老投资”,严重损害老人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安稳。
冒充公职人员诈骗
案例:70岁的章奶奶接到自称国家药监局工作人员的电话,最近处理了一批卖假药的,现在要给她们退赔购买保健品的损失。章奶奶之前确实买过保健品,听到可以退赔,便信以为真。对方告诉她要先交1500元的办理费用以及2万元的税款,章奶奶便按照要求给对方打了钱。然而等章奶奶问起对方什么时候能退赔时,对方直接挂断电话,再也联系不上。章奶奶这才意识不对劲,连忙报警求助。
预警提示:公职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办理费用”“申报税款”,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退赔损失等。
“温情”诈骗
案例:69岁的卢某长期独居。前不久,一位陌生女子突然主动添加他的微信,两人聊得很投缘,一来二去,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某日,这位“女朋友”突然给卢某发来消息,声称买衣服时手头紧,希望卢某能够掏腰包以示关心,卢某便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向对方转去500元。对方并不满足,继续向卢某“讨钱”。卢某又向对方的银行账户存进去4300元。哪知转账过后,对方在微信上就将他拉黑了。
预警提示: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和老人“谈朋友“,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实施犯罪行为,诈骗财物。老人不要轻易相信外人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子女也要多多关心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让老年人享受到天伦之乐,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 诈骗手段日益新老人务必要小心社会上的骗子形形色色诈骗招数远不止这些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 不轻信他人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听 不信 不转账
来源:云南政法